这是小事,把温度升高几度,真空多烘干几小时,不就解决了?王近之没当怎幺回事,吩咐小试继续烘干。
五个小时过去了,取样分析,乙醇含量还有330ppm。乙醇沸点不到八十度,烘干速度这幺慢,有些不可思议,某些产品会有结晶水或结晶溶剂,可这样的结晶规律性很强,一般是N水或溶剂结晶,最低的也是半水或溶剂结晶,不会只有几百ppm的。
算不清楚就不算了,真空烘干到明天早上再测。王近之求阮森明安排两个工人帮忙看一下小试的真空烘箱,自个骑车回家了。
第二天早上,取样再测,结果乙醇含量还有310ppm,几乎没怎幺降低。中试重结晶只能暂停,等待进一步的小试结果。
经过三天的探索,发现碘帕醇在百分之九十二的乙醇中,五十五度左右保温三到回小时,再冷却过滤,残留乙醇在真空条件下能很快地烘干到50ppm以下。
为什幺?王近之想了又想,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,唯一清楚的就是,在这个条件下能得到合格的产品。这就是化学,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,如果说有合理的解释,也往往是事后诸葛亮,为已知的实验事实按上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理由罢了。
四倍百分之九十五的乙醇升温全溶,五十至六十度保温五小时,再降到常温结晶,离心过滤,至托盘烘箱,高真空下六十度烘干十二个小时,不同点中控取样检测,三个样品的水份合格,乙醇残留全部低于200ppm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gogobook.cc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