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样地,记得去年8月我在中国美术学院,有个朋友跟我讲,当年美术学院成立时,请了近代史上排名前三的画家黄宾虹(黄宾虹与齐白石号称“南黄北齐”)来美院当教授,但他们却从不让黄宾虹真正上课。为什幺?他们担心黄宾虹“误人子弟”。黄宾虹讲的那一套,跟中国美术学院那一套完全是相背离的。我今天中国美院只是借你黄宾虹的名声,如果你真的来这边讲,那不是乱套了吗?
我必须要诚实地讲一句,数十年来,两岸大学里的人,都不太有资格谈中国的东西,包括中医、中国音乐、中国美术、书法、还有所有的中国经典。即使他们可以谈得头头是道,但他们谈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的生命力。他们会把中医的力道削弱,他们会把中国音乐的力量弱化,他们会让中国美术异化,他们会把所有的中国经典弄得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命。
正因为中国学问的每一个环节,统统都遇到同样的困境,所以今天的题目,准确来说,不是“以书院取代大学文科”。我真正的看法,很简单,中医、中国音乐、中国美术、书法、以及还有所有中国学问,统统都应该撤离大学体系,我们应该把大学体系还给谈西方学问的人。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。
日期:2014-12-03 15:20:01
大学体制是设计给西方学问的
别人姑且不论,我说我自己。我是台大历史系毕业,高中时怀着对中国历史的憧憬,被司马迁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”给打动了。结果,等到我真正读了历史系,4年下来,我读越多的书,我却是离通天人之际越远,还没有读的时候,或许还稍微有一点点近,后来越读,就反而离得越远。为什幺?从我们进历史系的第一天,就学史学导论,老师就开始教我们怎幺写论文,就开始教我们怎幺分析,怎幺批判。我后来回头想想,笑死人!我们连书都还没有好好读过,就开始教我们批判?然后又教我们怎幺做卡片?怎幺引用资料?换句话说,所有的书,都只是资料;学了半天, 全部都是在分析,在整理,在作比对。大学没教我们要好好地、虚心地、慢慢地读书,更没教我们要如何从中受益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gogobook.cc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