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说,天安门前的第一枚国徽,还有南京长江大桥用过的特殊钢材里面,都有这里出产的钼。
然而,资源枯竭是矿山永远绕不开的话题。几年前,矿务局解体,工人买断下岗,过去的风光早已不复存在。
现如今,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,一些废弃的矿井承包给个人,造就了很多身家千万,甚至过亿的富豪和大老板。
矿山基本已经采空,大部分的矿井出现塌方、陷落的情况。
但是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,更何况当时的钼精粉达到了惊人的20多万元每吨。巨大的利益驱动之下,创造出了很多的采矿神话。
方法之一是“以木取钼”。老板们买来刺槐、红松等坚硬的木材运到井下,让木匠在陷落区先支起木棚。每掘进一米,就支起一架木棚,保护头顶不会陷落。就这样矿务局时期遗留的残存矿体,一点点的都被采挖出来。
方法之二是“以人代车”。在一些条件不好的区域,木棚低矮,矿车无法到达,怎幺办?就是用人背矿。老板回收倒空的水泥袋子,把水泥袋子装满钼矿石,用人背出来,再装到矿车上运到矿井外。
何梦龙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法采矿的工作。虽然人工“背矿”的活特别辛苦,特别累,但是当天开资,现钱结算。
因为他和秀秀出来,身上没有多少钱,这种工作可以让他现挣现花,维持养家糊口。
何梦龙虽然有功夫在身,但是干这样的重体力劳动还是第一次。他每天汗流浃背,肩膀、后背磨破了,长出厚厚的茧子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gogobook.cc
(>人<;)